是什麼造就一個平凡的人類成為一個傳奇?(以下可能有雷,欲觀賞電影者閱讀前請三思)


羅伯奈佛,地球上最後一個人類,同時也是恐怖病毒的免疫者,自從浩劫發生了之後,帶著唯一的夥伴—寵物狗,每天日復一日的過著相同的日子…


白天用廣播連絡、尋找其他可能的生存者,做做運動,下午狩獵以及收割,到了夜晚還有另外的威脅需要躲藏…


雖然獨自一人,但他仍然試圖找出解決病毒的關鍵,試圖捍衛及守護著這個他所負責的區域。


就像另一個末世的寓言,敘訴著人類文明在一夕間崩解,全人類也在此浩劫中幾乎滅亡,


試圖治癒不治之症所研發的藥物,成了殺人的兇手,受感染的人變成了嗜血的怪物…


電影中用了極長的篇幅來敘述著羅伯奈佛的生活,除了固定的生活模式,他會跟狗說話,也會跟DVD出租店的人型模特兒說話,但這些都無法填補、掩飾內心的一陣空虛與寂寞…


即使是面對吸血鬼,他也不會濫殺無辜,一心只想研究出能夠治癒他們的解藥。他的孤獨以及再次面對死亡的無助感,令人為之動容…


在黑暗中那股難以透氣的壓迫感,不僅製造了緊張的效果,更營造了恐怖的氣氛。


電影雖然是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,但內容卻大不相同,就電影跟小說來看就像是兩個不同的著作,


除了基本的架構之外,故事及人物的設定也都不同。小說中那個白天到各個家中殺吸血鬼不眨眼的羅伯奈佛,在電影中多了那麼一點人性。


小說中對於政治的暗喻性相當的強。即使是一個正常人,在大多數不正常的人當中,反倒成為一個異端,在權衡的比較之下,成為了一個必須剔除的威脅。


當所有人都不正常時,身為唯一一個「正常」的人,便成為一個少數的異類,而犧牲,便使其成為一個傳說…


而電影則是著重在時勢造英雄的感覺,像是在訴說著屬於羅伯奈佛的「傳奇」,


這個不放棄拯救全人類的科學家,如何孤獨的尋找著解藥,在最後又是如何的犧牲與奉獻…


小說中賦予羅伯奈佛的是一種平凡人的覺醒,而電影中則是給予他一份使命感。


一個被拋棄的世界,一個孤獨的人類,一群遭受感染的黑暗獵殺者…這是屬於羅伯奈佛的傳奇。


P.S.有關於小說,在書中羅伯奈佛非但不是個科學家,更是一個平凡人,而原著裡的變種吸血鬼尚分為兩種,一種是遭受感染但仍有意識的感染者,他們甚至會說話、會叫囂;另一種就是完全成為吸血鬼的人了。原著中大膽的將感染者成為另一個擁有體制的社會,而後地球上只會有三種人,吸血鬼、感染者,還有羅伯奈佛這個最後的人類。
與電影不同的是,羅伯奈佛最後是在一個即將成型的未來的體制中,成為必需剔除的對象,所以他成為了一個傳說,也就是「那個曾經有過的正常人」。

兩相比較之下除了故事的架構—受感染的吸血鬼、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的這兩條線之外,其餘都不太一樣,看完電影有興趣的不妨看看小說,體驗不同版本的【我是傳奇】。




本文同時刊登於開眼電影網"開眼e週報"Vol.147的【素人影評】單元

點此開啟連結:
開眼e週報Vol.147
末世寓言:《我是傳奇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love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